体验国际奥委会评估团首日考察路线侧记
三月的北京鲜花吐蕊,柳树含苞,充满了生机与活力。
24日,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在京张两地的评估考察正式开始。按照评估团考察惯例,媒体记者不允许跟随采访,当天下午,评估团结束了鸟巢、水立方等场馆的评估考察后,北京冬奥申委组织百名中外记者追访部分场馆,深入了解评估团在这里看到并了解到了什么?北京是怎样利用奥运遗产,如何对现有场馆进行改造?
鸟巢:实现赛后全面可持续性发展
2008年,“鸟巢”成为北京一个新的神话,因为它是北京留给世界的珍贵的奥运遗产,一座历史的丰碑。
当日下午,记者来到鸟巢,沿着评估团上午参观路线采访,发现沿路设置了北京夏奥会的盛况、鸟巢开闭幕式的照片,以及在此举办的多项冰雪运动介绍。在一间休息厅内,墙面上画有中国古代体育运动场景,格外引人注目的是一侧墙面上展示着古代冰上运动,史料记载名为 “冰嬉”。此外,马球、射击、摔跤等运动亦有体现。据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相军介绍,这里曾是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委员接待厅,也是本次评估团考察驻足的一站,他们并被这些生动有趣的壁画所吸引。
随后,记者来到国家体育场鸟巢看台,环顾四周,场内各类设施恢弘有序。相军向记者介绍了评估团考察的过程:“评估团从正西口进来以后,上到主席台,考察了接待厅,还有主席台的位置。”
那么鸟巢赛后利用情况怎么样呢?“北京夏奥会后,鸟巢承接了各种演出和赛事,包括空中技巧、单板滑雪等冬季项目比赛,目前活动已经排到2018年。”相军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,过去5年,鸟巢连续在冬季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,举办‘鸟巢欢乐冰雪季’活动,参加冰雪活动的人次超过百万。“我的奥林匹克”是鸟巢重点培育的又一个品牌性体育休闲体验项目,2012年8月8日以举办鸟巢首届儿童模拟奥运会开始运营,以青少年参与奥林匹克为主题开展各项活动。在坚持全年对公众开放的同时进行了赛后改造,建设了火炬广场、冠军墙等,不断打造鸟巢旅游新亮点;同时举办多项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演出,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,开发独具鸟巢特色的特许产品,打造商业产业链,培育冰雪季等自主品牌项目,从而实现了鸟巢赛后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。
据了解,如果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,这里将作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举办地。
水立方 :2022年或将变身“冰”立方
京张联合申冬奥提出“节俭办赛”的理念,这不只是一个口号,而是行动。以北京赛区为例,冰上项目所需的12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中,有11个来自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场馆遗产,只有速滑馆需要新建。
记者虽然无数次在电视中看到“水立方”,可真正站在它面前时,还是被“震”住了:明亮的阳光照射在“水立方”上,蔚蓝色的外表闪耀着光芒,所有的视线都不自觉地被它吸引。走进“水立方”,第一感觉是明亮通透,池水湛蓝,清澈见底,让人宛如置身水晶宫。
这里是当天评估团评估考察的地点之一,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说:“评估团进门后先看了历届冬奥会的展览,浏览了我们场馆内的戏水乐园和一些纪念图片。到比赛大厅之后,他们考察了场地条件,并由冬奥申委官员做了专门的介绍,也体验了一下APEC晚宴保留下来的景致。”
虽然“水立方”显得如此“高贵”,但在北京奥运会之后,这座场馆就投入赛后运营,而且运营成果显著,被誉为“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的典范”。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称赞水立方是“设施最完善、开放程度最高、运营效果最好的奥运游泳馆”。
“水立方已成为集游泳、运动、健身、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国际化健身中心,也是北京的旅游热点之一,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。”据杨奇勇透露,如果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,将在水立方举办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。
对于场馆如何改造?杨奇勇介绍说,水立方的原比赛大厅将作为冰壶比赛的场地,通过架空平衡结构层的方式托起冰壶场地,并配置制冷设施。
改造会不会有难度?杨奇勇信心满怀地说,“在08年前设计和建造时,这个建筑的功能就非常强大。经过必要改造,它可以不太困难的变身为符合要求的标准冰壶场地。我们认为在现有的场馆内改造本身就是最大的节约,是可持续发展的策略。”记者 荣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