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奋麒:自主创业献力传统文献保存

0
609

本报记者 刘柱
通 讯 员 朱国军 顾瑛鑫

如今,数字化阅读已逐渐成为很多人主要的阅读方式。以往那些期刊、报纸、档案、文学作品等纸制作品、资料和文献,有很多具有一定的保留和收藏价值,如何将其进行妥当保存、以便于快捷查询?在桥东区大学生创业园内的汉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,王奋麒和他的同事们所做的工作,就是利用数字化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,并由此走上了一条自主创业之路。

王奋麒毕业于我市一所普通院校的金融保险专业,在“北漂”的潮流中独自一人去北京开始了打工之路。 “那个时候最大的印象就是每天赶公交。在车站一等就是一大群人。公交车一开门,一窝蜂似的往车上挤。”回忆中,王奋麒似乎又看到了当年的自己。

王奋麒的第一份工作落脚在一家数字化加工行业的公司里,而且一干就是近十年。 那个时候,能够熟练操作电脑的人还不多,精通各种文字、图片处理软件的他就成了公司里的“香饽饽”, 总是被公司领导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上,同时还经常以“师傅”的身份带新人。

王奋麒不是一个甘于永远给别人打工的人。 从业多年后,出于对数字化加工这个行业各个岗位的了解,他萌生了自己开公司的念头。 “本来想在北京创业的,但考虑到这个行业需要的人力比较多,张家口比北京的成本要少,所以就回来创业了。”王奋麒说。

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和多年的工作经验, 让王奋麒意识到,以前的报纸、杂志、书籍,包括医院的一些病历等需要保存的一些旧资料,由于保存媒介和方法的限制,无论保存多好,多注意控制温度、湿度,纸制的还是会随着时间慢慢变黄、变差,磁带等也会逐渐老化,很容易造成损失, 而且查询起来也非常不便。“如果将这些转化为电子版,将更利于保存和查阅。”王奋麒说,这就是创业发展的商机。

于是,他将业务发展锁定为图书馆、档案局、杂志社等需要将纸制作品和文献转化为电子产品的客户群体。 对于音频,一般是一边听一边打字输出到电脑里,然后再用软件做成客户需要的电子化文件格式;对于纸制素材,大多是用扫描仪来扫描进电脑,转化成文本格式,然后人工来校对,再制作成客户需要的格式文件。

“无论是哪种转化方式,都要尽量把可能出的错误降到最少, 做到精益求精, 保证其准确率。” 王奋麒说, 正是认真、踏实的做事态度, 赢得了客户的认可与信赖。 他相信, 只要自己的业务做得好, 就会不断有客户找上门。

“我们的业务开展起来,可能一下就要招聘二三十人,虽然
目前公司规模还不大,但也能解决一些人的就业。”王奋麒表示,因为这个行业工作量比较大,需要的人手相对较多,目前公司有员工二十人,一笔项目款大概七八成都要用在员工工资上。随着公司的发展,项目的增多,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。 同时,因为这项工作大多运用上肢,还能为下肢瘫痪的残疾人提供一些自食其力、 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,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。

谈及未来的公司发展,王奋麒已经做好了谋划。 “我们的许多业务都跟文化产业有关,我们希望能借助冬奥会的机会,用创意和产品来宣传张家口。”目前,他正与他的合伙人着手准备申请刊号来制作自己的期刊,与本地的书法家协会、作家协会等合作,将剪纸、梆子戏等诸多具备本土元素的文化艺术作品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处理,运用科技手段,做好张家口的“宣传者”。

■ 入选理由
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, 大学毕业生在有了一些社会经验后独自创业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只是需要根据自身情况,选择切实可行的行业和项目。 王奋麒不仅这样做了,而且在事业渐有起色时,还能想着为社会提供更多岗位,给残疾人士提供就业方便,这种爱心公益之举也为很多创业者树立了榜样。

■ 记者感言
从平凡的工作中寻找自己事业的落脚点,这就是王奋麒所做的。 在大多数人大学毕业多年后仍然在到处奔波于打工、应聘的境遇中时,曾经的“打工仔”王奋麒已然利用自己的打工经历创出自己的事业,并取得不错的业绩,这无疑是众多普通大学生们可以学习借鉴的。

LEAVE A REPLY

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!
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